科学坐月子:避开6个常见误区,轻松远离“月子病”
发布时间:[2025-06-25] 阅读:[28]次 作者:莱西暖心家政公司
暖心家政
时刻准备等你约
0532-58739843
生完宝宝,关于“坐月子”的讨论总能引发不少话题。老一辈总有说不完的“规矩”:门窗紧闭、空调不得开、头不能洗、牙不能刷、水果碰不得……仿佛一不留神,就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被“月子病”缠上,让人提心吊气。
不过,现在看来,有些“祖传”的月子禁忌,其实并不完全站得住脚,照单全收反而可能让自己不舒服。真正容易让新妈妈身体留下“小麻烦”的,往往是下面这6件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1. “静养”过头,久坐久躺
传统观念里,坐月子就是得“躺够”。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但你知道吗?这种“一动不动”的休养方式,可能反而对身体不利。
产后,妈妈的血液本身就容易变得粘稠,如果长时间不活动,肌肉收缩减少,血液循环变慢,就增加了下肢静脉栓塞的风险。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产后第二天就可以尝试下床走动走动,活动活动筋骨,这对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都有好处。
2. 补钙只顾宝宝,忘了自己
我们总想着给宝宝补充各种营养,但别忘了,妈妈才是营养“源头”,也是缺钙的高发人群。产后,妈妈身体补充钙质的能力有所下降,还要通过乳汁源源不断地“输送”钙给宝宝。这样一来,妈妈自己就很容易缺钙,表现为牙齿松动、腰酸背痛,甚至影响乳汁的分泌量。
3. 长时间“抱娃”,累坏妈妈
抱宝宝绝对是月子期间最耗费体力的活儿了。喂奶、换尿布、哄睡……长时间一个姿势抱着,很容易让妈妈感到双手酸痛、脖子僵硬,腰也跟着“抗议”。
产后,妈妈的韧带比较松弛,腹部肌肉力量也暂时减弱,子宫还没完全恢复到位。如果再长期抱着孩子,身体很容易出现劳损,时间长了可能引发“妈妈手”、脊椎问题,甚至腰椎间盘突出。带孩子也要学会“偷懒”,喂奶或哄睡时,不妨借助哺乳枕来分担重量,给双手和腰背放个假。
4. 不洗头洗澡,清洁“欠账”
老一辈担心月子期间洗头洗澡会着凉、感染,所以禁止。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产后妈妈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加上会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清洁,反而更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
当然,清洁也有讲究。洗头洗澡要注意保暖,水温适宜,洗后及时擦干头发。尤其要注意产后私处的清洁护理,千万不要盆浴或坐浴,每天勤换内裤,使用专门的产妇卫生巾,这有助于产后伤口的愈合。
5. 频繁弯腰下蹲,小心腰痛找上门
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频繁弯腰和下蹲都是需要尽量避免的动作。这段时间,妈妈的骨盆韧带比较松弛,腹部肌肉力量不足,子宫也还在恢复中。经常弯腰或下蹲,很容易给腰部带来过大的负担,导致腰痛。
为了保护我们的腰部,一个方便的尿布台绝对是“神器”。把给宝宝洗澡、换尿布这些护理工作都安排在尿布台上进行,就能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下蹲,既方便又省力。
6. 产后同房,别太心急
这件事确实急不来。产后,子宫颈需要时间闭合,产后出血需要停止,分娩时的伤口也需要愈合。如果过早恢复性生活,无疑会增加妈妈感染的风险。
通常建议,至少等到产后6周,也就是第一次产后检查之后,如果医生确认身体恢复良好,才可以考虑。但更稳妥的做法是,根据身体实际恢复情况,最好在产后2个月左右再恢复,同时别忘了采取避孕措施。
总的来说,现代科学坐月子,并没有那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清规戒律”。产后身体确实需要呵护,但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照顾自己。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坑”,多关注身体真实的信号,才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享受和宝宝相处的甜蜜时光。

莱西市暖心家政提供 月嫂 育婴师 护工 保姆 钟点工 保洁等家政服务
电话 15165328162
报名:科学坐月子:避开6个常见误区,轻松远离“月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