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母婴知识 > 3岁前没护住孩子这项能力,如今悔得肠子都青了 - 返回

3岁前没护住孩子这项能力,如今悔得肠子都青了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24]次 作者:莱西暖心家政公司

暖心家政 时刻准备等你约 0532-58739843

最近,“孩子专注力”的问题把我折磨得心力交瘁,烦恼不已!
孩子没上小学前,我觉得他的专注力还行,能自己玩上好一会儿,听故事机时特别专注,看动画片更是能一连看好几集。
可上学后,麻烦接踵而至。孩子写作业耗时比别的孩子长得多,老师要求一分钟完成15道口算题,他却只完成了5道。问他,答案都会,就是写几道题后,就忍不住去干别的,摸摸橡皮、抠抠指甲,思绪不知飘到哪儿去了。上课同样如此,认真听讲没几分钟,就开始主动跟旁边小朋友讲话,要不就是玩别的东西,一堂课大半时间都在开小差……
老师说,孩子这些小毛病都是专注力差惹的祸。现在看着可能只是比别人慢一点,但长此以往,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可就大了。而且在孩子3岁前,家长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专注力,这样上学后才不容易走神。
回想起来,我确实做了不少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
 3岁前,这5件事对孩子专注力破坏最大
 一次给孩子买太多玩具,等于刻意分散其专注力
如今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错,孩子们的玩具多得数不胜数。不少家长像我一样,平时没事就给孩子买玩具,家里都快成玩具店了。
我侄女2岁多的时候,家里玩具堆积如山。每次她都翻出一堆玩具来玩,可玩的时候总是这个摸摸、那个看看,没一样玩具能玩上几分钟就失去兴趣了。
给孩子的玩具过多,他们的选择就多。低龄宝宝的专注力本就有限,一次性给太多玩具,就像是人为地把孩子那本就有限的专注力,分散到更多事物上,导致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
 孩子专注玩耍时,频繁打扰,一会让喝水,一会叫吃东西
说起来惭愧,我就是这样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饿着、渴着,或者玩得太投入忘了上厕所。所以不管孩子是在专心看书,还是专注玩玩具,总会不自觉地去打扰,不是提醒“喝点水”,就是喊“快来吃饭”……
虽然这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却好心办了坏事。总是在孩子专注做事时打断他们,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长时间关注一件事的能力。
 给孩子玩不适龄的玩具,为专注力培养设障碍
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上,除了一次买很多,不少家长还有个毛病,就是给孩子买超龄的玩具。可能是因为便宜囤货,也可能是急于培养孩子某种能力,又或者是孩子想要,不看玩具适合的年龄就买回家了。
对于过于简单、低龄的玩具,孩子缺乏“努力—获得成就感”的过程,玩不了多久就会失去兴趣。而对于太过复杂、大龄的玩具,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玩不出成果,很快就会失去耐心。
只有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稍有难度,但通过孩子的研究和努力能够完成,才能不断吸引孩子进一步探索,维持他们的专注力。尤其是像积木、拼图、绘本这类年龄分界明显的玩具,给孩子玩不适合其年龄的玩具,真的就像是故意给孩子专注力的养成制造挫折、增加阻碍。
 “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玩边拉”,专注力的头号杀手
孩子不好好吃饭,就打开动画片,趁孩子不注意赶紧喂几口;孩子抗拒拉便便,就拿个玩具,甚至用上声光电的卡通小马桶,让孩子边玩边拉……
先不说这样对孩子胃肠运作、消化功能以及好习惯养成的危害和影响,单就对孩子专注力的破坏,那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孩子的专注力还没发展到能“一心多用”(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时候,就别给孩子同时安排多个活动,不然结果就是哪个都专注不了。
 总是催促或替代完成,让孩子专注力无处施展
嫌孩子做事慢,就不停地催“快点”。每一声催促都是一次“打扰”,孩子被催烦了,干脆就放弃不做了。
嫌孩子做不好,索性自己代替孩子完成。每一次代替都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会失去“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心,没了信心,又何来专注做事的动力。
 一个简单公式,测测孩子专注力够不够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有时能自己玩很久,有时又特别三心二意,怎么判断孩子专注力好坏呢?”
心理学教授黄扬名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测算孩子专注力的公式:宝宝的年龄×2分钟 = 能维持注意力的时间。
具体操作如下
1. 保持房间相对安静。
2. 只给孩子一种他感兴趣的玩具,观察孩子玩玩具的情况。
如果孩子持续不了“年龄×2分钟”的时间(比如2岁孩子应达到4分钟,3岁孩子应达到6分钟),很快就厌烦或去做其他事,那就说明孩子专注力不太好,或者平时家长做了太多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需要及时调整。
 做好这3件事,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不随意打断孩子
当孩子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时,除非有重要的事,否则别轻易打断。孩子如果渴了、饿了、想上厕所,会主动寻求帮助的。
德国孩子大多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专注力较强:小到认真吃完饭,大到读完一本书;小到拼好一幅拼图,大到能独自安静玩两个小时,甚至数年如一日坚持踢球、跳舞……
德国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不会经常主观、武断、粗暴地打断或介入孩子的事情。比如从小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慢慢收拾自己的房间,允许他们独自做手工、玩拼图或者剪纸等等。
 每次只给孩子1个玩具玩
让孩子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沉浸其中。等孩子玩完这个玩具,先收起来,再给下一个。
 不催促、不替代、延迟帮助
中国家长普遍比较心急,自己从小在被“打断”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耐心和专注。为人父母后,也常常做着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
对孩子的事少一些催促和唠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别急着帮忙,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延迟帮助,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挫折,感受成功。这样,以后孩子遇到困境时,才会先尝试专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先向父母求助。
 推荐小游戏:《镜子游戏》,培养孩子专注力
1. 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假装在照镜子。
2. 妈妈做什么动作,孩子就做什么动作;然后角色互换,孩子做动作,妈妈模仿。
3. 动作的难度和快慢可根据孩子能力调整。
别小看这个简单游戏,它能同时调动孩子的专注、观察、肢体运动、手眼协调等多种能力,平时不妨多和孩子玩一玩。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莱西市暖心家政提供 月嫂 育婴师 护工 保姆 钟点工 保洁家政服务

电话 15165328162 
地址  莱西市文化东路18号(月湖公园南大门对面)

报名: 3岁前没护住孩子这项能力,如今悔得肠子都青了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