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母婴知识 > 产后第一周母婴护理指南 - 返回

产后第一周母婴护理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56]次 作者:莱西暖心家政公司

暖心家政 时刻准备等你约 0532-58739843
 
新生儿第一周
这一周,新生宝宝的生活节奏基本围绕着每两三个小时吃一次奶,然后断断续续地睡觉展开。新妈妈正好可以趁着宝宝安睡的间隙,好好休息,恢复分娩时消耗的体力,护理产后疼痛的身体,同时学习母乳喂养及宝宝护理的技巧。
 宝宝成长与发育
1. 宝宝的能力:刚出生的宝宝对外界环境还较为陌生,需要妈妈更多的关爱。别看宝宝看似柔弱,实际上,他们已具备令人惊叹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出生后半小时内,宝宝就能熟练地吮吸和吞咽母乳,当天便开始排泄大小便,同时还拥有一系列原始反射,帮助他们与外界交流。
2. 宝宝的长相:刚诞生的宝宝可不似照片中那般娇嫩饱满,顺产的宝宝头部甚至可能严重变形,整体看起来有些“丑萌”。他们的皮肤红红的、凉凉的,头发湿润地贴在头皮上,脸部和眼睛微微肿胀,四肢如害怕般蜷缩着,小拳头紧紧握着,哭声却十分响亮。营养充足的新生儿大多时间都在安睡,即便偶尔睁开眼睛,此时也还看不清东西。
3. 宝宝成长发育指标
    - 体重:男婴一般在 2.5 - 4.4 千克;女婴在 2.4 - 4.2 千克。
    - 身长:男婴约 46.1 - 53.7 厘米;女婴约 45.4 - 52.9 厘米。
    - 头围:平均为 33 - 35 厘米。
    - 视力:仅能看到 15 厘米远、45 度范围内的物品。
    - 触觉:十分敏感,对不适感觉会做出反应,存在多种反射反应。
    - 听觉:听觉敏锐,头部会转向发声方向,眼睛也会寻找声源。
    - 味嗅觉:味觉良好,能精准辨别母乳的味道,识别不同气味。
 喂养要点
 第一周需做之事
月嫂助力雇主开启幸福之旅:开奶”。宝宝的第一口奶意义重大,不仅能帮助新生儿预防黄疸,还能促进新妈妈子宫恢复。月嫂要协助新妈妈开奶,让宝妈尽快体验做妈妈的感觉,享受被宝宝需要的幸福。
1. 全母乳喂养:通常,医生会建议新妈妈在产后 30 分钟到 1 小时内给宝宝喂奶,最晚不超过 6 小时。这样做对刺激乳房尽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宫收缩复原、帮助宝宝尽快排出胎便以预防黄疸等都大有益处,新妈妈从此开启伟大的“奶牛”生涯。
2. 珍贵无比的初乳:起初,新妈妈的乳房会分泌出一些淡黄色、质地稀薄的液体,这就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初乳”。一定要让新妈妈知晓其珍贵性,切不可当作无用之物丢弃。初乳富含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最适合新生宝宝娇弱的身体,既能保护宝宝,提高其抗病能力,又契合宝宝尚不完善的消化系统。
3. 勤哺乳促进乳汁分泌:产后 2 周内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即便最初 2 - 3 天甚至一周内乳汁分泌量不多,也应保证每天让宝宝吮吸 8 - 12 次。新生儿白天至少每 3 小时喂 1 次,夜里至少喂 2 次。产后 2 周内乳晕的传入神经极为敏感,多次哺乳有助于建立诱导催乳素和催产素分泌的条件反射。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母乳喂养,就只能采用人工喂养。刚出生的新生儿消化功能较弱,务必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比例调配奶粉。1 岁以内的婴儿适宜喂养母乳化奶粉,即配方奶,但需注意,配方奶无法完全等同于母乳。千万不能用鲜牛奶喂养宝宝,3 岁以上的宝宝才适合饮用鲜牛奶。
4. 宝宝喂养参考量
    - 出生第 1 天:奶量 5 - 7 毫升。
    - 出生第 2 天:奶量 10 - 20 毫升。
    - 出生第 3 天:奶量 22 - 27 毫升。
    - 出生第 4 天:奶量 36 - 46 毫升。
    - 出生第 5 天:奶量 43 - 57 毫升。
 特别关注
1. 暂时性体重下降:宝宝刚出生时,多数会出现暂时的体重下降。这是因为宝宝吃奶量少,加之胎便、尿液排出,以及皮肤出汗和呼吸导致体内部分水分流失。出生后 2 - 4 天,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 300 克。随着吃奶量增多,宝宝体重从第 4 - 5 天开始回升,1 周左右便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 便便正常吗?
    - 大便:宝宝出生后 4 小时内会首次排便,大便呈墨绿色或黑色稠糊状,这就是胎便。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通常一天排便 2 - 5 次,部分婴儿一天可能排便 7 - 8 次。随着月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若宝宝未排便,需请医生检查是否存在肠道畸形。
    - 小便:多数宝宝出生后第 1 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 10 - 30 毫升,小便次数起初也较少,第 1 天仅有 2 - 3 次,尿色较深,一般呈黄色。随着喂奶,摄入水分增多,小便总量逐日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渐增多,出生后 1 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 10 - 30 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少数宝宝出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尿酸盐沉积所致,属于正常现象,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便可逐渐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3. 注意“小黄人”:60%的新生儿在出生 72 小时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释放过多,而肝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将全部胆红素排出体外,胆红素在血液中聚集,从而导致皮肤变黄。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呈浅黄色而非橘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 4 - 5 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10 天内逐渐消退。可通过给宝宝多喂奶、多排泄,适当进行日光浴等方式,促进黄疸消退。但如果黄疸持续不退且有加重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佳、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很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时就医。
4. 脐带护理:宝宝脐带剪断结扎后,一般四五天到 2 周会干燥脱落,外部伤口愈合,形成向内凹陷的肚脐。由于脐带残端血管与新生儿血管相连,若护理不当,脐部易被细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给宝宝洗澡时要避免脐带弄湿,洗完澡后最好用 75%医用酒精擦拭脐带根部。不要将尿布兜在肚脐上捂住脐部。
5. 新生儿乳头肿胀:出生后第 4 - 7 天,不少婴儿乳头部位会发生肿胀,按压时无痛苦表情,有时还会出现泌乳现象,男婴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婴儿从母乳中摄取了促使母乳分泌的各种激素。一般 2 - 3 周肿胀会消失,也有 6 个月后仍遗留结节的,但最终都会消退。部分婴儿在乳头与腋窝间会出现米粒大小的副乳,无需担忧。女婴阴道中可能出现乳状流出物,有时还含有血液。乳头部位肿胀、阴道流出物等现象,与婴儿在子宫内从母体内获得的激素突然中断有关,均可自行恢复。
 新妈妈本周饮食建议
分娩让妈妈消耗了大量精力和体力,因此需及时调理饮食,加强营养。刚生下宝宝的新妈妈身体极度虚弱,肠胃蠕动较差,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功能尚未恢复。所以分娩当天,宜多吃清淡汤食,如小米粥、藕粉、蛋黄羹、蛋花汤等,不宜过早饮用催乳汤,以免造成乳腺堵塞。
1. 红枣花生小米粥
    - 食材:小米 80 克,红枣 8 颗,花生 30 克。
    - 做法:小米、花生淘洗干净,红枣冲洗表皮杂质并去核。将小米、花生、红枣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浸泡 30 分钟,然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粘稠。
    - 功效:小米营养丰富,搭配花生和红枣熬成粥,既能补虚,又能补血,助力新妈妈恢复体力。
2. 牛奶炖蛋
    - 食材:鸡蛋 1 个,牛奶 150 毫升,木瓜粒 20 克。
    - 做法:鸡蛋在碗中打散,加入牛奶搅拌均匀,用细筛网滤去大块固体。将装有蛋液的碗上锅大火蒸 5 分钟,关火后再焖 5 分钟,关火后不要马上打开锅盖,继续焖 5 分钟后取出,撒上木瓜粒即可。
    - 功效:鸡蛋羹口感细腻,易于消化,既帮助新妈妈恢复体力,又不会给肠胃增添负担。
3. 酒酿荷包蛋
    - 食材:酒酿 200 克,鸡蛋 1 个,红糖适量,枸杞子 5 粒。
    - 做法:小锅中加 1 碗水,大火煮开转小火,保持沸腾状态。鸡蛋磕入碗中,顺着锅边倒入锅中,煮至鸡蛋定形。再次转大火,倒入酒酿,加入红枣和枸杞子,煮开即可。
    - 功效:由糯米酿制成的酒酿更易吸收,是为新妈妈提供能量的优质食品。
4. 花生红枣饮
    - 食材:红小豆 50 克,花生 50 克,红枣 6 个。
    - 做法:将红小豆和花生加水泡发后,倒掉浸泡的水,倒入豆浆机。红枣洗净去杂质并去核,也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水,启动豆浆机打成糊即可。

    - 功效:生产时失血易使新妈妈出现暂时性贫血,红小豆具有补血和利尿作用,有助于消除新妈妈水肿。 


莱西市暖心家政提供 月嫂 育婴师 护工 保姆 钟点工 保洁家政服务

电话 15165328162 
地址  莱西市文化东路18号(月湖公园南大门对面)


报名: 产后第一周母婴护理指南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